查看原文
其他

天府公园大草坪 | 专家导师团重磅发布!

A8设计中心 A8 Design Center
2024-08-31



2021年6月,A8设计中心发起“编号 #202155000 设计师召集令”,由主咖导师欧宁牵头,针对天府公园大草坪,以“策展思维”进行多维多元的空间改造,以设计激活和实现公共绿地的活性和粘性。为了能从多个维度对天府大草坪项目进行深度的研究分析,主咖导师欧宁邀请四位专家导师,加入天府公园大草坪导师团。


天府公园大草坪


引  言

主咖导师  欧宁 


天府公园大草坪项目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一般设计竞赛的方式来集结年轻的研究和创作力量,在决选出长名单后,通过集体的田野走访文献阅读工作坊讨论来研究成都公园绿地的历史和现状以及这个城市的地方文化,试图归纳出成都文化的本土性(nativeness)地方营造(placemakinng)的动员方法以及共有空间(common space)的有效原则来作为设计和创作的依据,再从长名单的创作提案中遴选出短名单,在收缩的范围内进入第二、三轮的工作坊研讨,最后集体推导出大草坪原有基础设施的改造设计、新增临时建筑和艺术装置的创作以及大草坪整体内容运营方案。


作为此项目的主持人(facilitator),我的工作主要是创构平台、整合资源、搭建桥梁、引导研究、激发思想、协调合作、催化行动和推动进程,并把在一个共同任务下从不同圈层集结而来的陌生个体变成一个共学、互助、共创、共建的社群。为了给这个社群注入更强大的智慧力量,同时也为了给大草坪项目提供更广阔的经验资源和更有力的学术支持,我特别邀请了董功侯瀚如夏铸九王笛四位导师,分别涵盖建筑设计当代艺术城乡研究和规划成都历史研究四个领域。他们并非高高在上、无法接触的“评委”,而是亦师亦友、能与大家充分交流的“后援”,他们将在工作坊中演讲分享、研讨评议、解惑答疑,担当大草坪研究创作社群的理论和实践的向导。期待在成都和四位导师及所有参与者的见面!




关于专家导师

(按姓氏拼音A-Z首字母排序)


董功

DONG Gong



直向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伊利诺大学杰出教授


董功于2008年创立直向建筑事务所,于2019年被授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被聘为美国伊利诺大学杰出教授,自2014年起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担任设计导师。


董功及事务所多次受邀参与国内外重要展览,于2018年参加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FREESPACE主题展及中国馆展览。事务所曾获得意大利Domus“100+最佳建筑事务所”(2019);瑞士建筑奖入围奖(2018);意大利“Archmarathon”建筑奖最高奖(2016);美国建筑实录国际十大设计先锋(2014)等重要奖项。


他曾多次受邀于清华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伊利诺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法国建筑师协会,意大利Casabella Formazione等国内外高校、学术机构发表演讲和教学评图。世界知名建筑期刊《AV Monographs》出版第220期直向建筑专辑《Cosmopolitan Vernacular》,同时其作品多次被《CASABELLA》《Arquitectura Viva》《The New York Times》《A+U》《Detail》《The Architectural Review》《L'Architecture d'Aujourd'hui》《Lotus》《Domus》等媒体出版物发表。其代表作品包括:海边图书馆,海边教堂,阳朔糖舍酒店,船长之家改造,长江美术馆,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



代表项目介绍:



船长之家改造 © 直向建筑


船长之家改造

项目地点:福州,福建

项目时间:2017年1月


船长之家位于连江县黄岐半岛东北端,改造前存在结构单薄,室内大面积漏水等问题。船长一家人希望在现有条件下加建三层以适应生活需求。方案在原有砖墙结构上添加12cm厚的混凝土墙进行加固,满足了加建的需求,并提供了重新调整空间格局的可能。新的“窗系统家具”与人的行为结合,作为“媒介”被置于自然与室内空间之间。拱作为三层加建的结构形态,利于屋顶迅速排水,天生的方向性在空间两端连接了两片性格迥异的海。改造后的船长之家于村落“既融入又跳出”,给一家人提供有质量的生活空间,赋予他们生活的尊严,成为他们家庭情感的载体。



海边图书馆 © 直向建筑


海边图书馆

项目地点:北戴河新区,河北

项目时间:2015年4月


海边图书馆是探索空间的界限,身体的活动,光氛围的变化,空气的流通以及海洋的景致之间共存关系的一次尝试。设计从剖面开始,依据阅读空间、冥想空间、活动室和水吧休息空间各自不同的功能需求,设定空间和海的具体关系,定义光和风进入空间的方式。人的身体在空间的游走和记忆,成为串联这一系列关系的要素。逐渐升起的阶梯平台让阅读空间不同位置的人不受阻拦地看到海的景象,成为一个“看台”,而海则像是一出以自然为主题的戏剧,随着季节的交替和时光的流动不断演变。



阳朔糖舍酒店 © 直向建筑


阳朔糖舍酒店

项目地点:阳朔,广西

项目时间:2017年6月


酒店场地南临漓江,四周群山拔地而起。场地内部自然景观丰富,留有一座60年代的糖厂和用于蔗糖运输的工业桁架。新建客房楼体与别墅被分别置于老建筑两翼,使老建筑仍然占据建筑群的核心。新建主体被严格控制低于老厂房,并沿用老糖厂的屋顶形式,其人工化的水平几何体量和自然山体形成相互衬托的关系。混凝土“回”字型砌块与当地石块的混砌,建立起新与老之间含蓄的连续性。场地被视作为一个可游走的空间系统:新老体量共同界定出或封闭或开敞的空间,一条渐渐爬升的线型公共步道串联起三个带有强烈指向性的“溶洞”空间,漫步其中,人们将不断体验到空间中的明与暗、高与矮、远与近。



侯瀚如

HOU Hanru



策展人

艺术评论家

作家


自2013年起担任意大利国立二十一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的艺术总监,侯瀚如就常驻巴黎和罗马。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一直致力于打破先入为主的固化观念,他说:“我一直在寻找不太容易被定义的东西。”出生于中国广州,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侯瀚如于1990年移居巴黎,并于2006移居美国,任职于旧金山艺术学院至2012年,担任展览与公共项目部的总监及展览与博物馆研究系主任。侯瀚如参与策划了超过100个展览,担任多家国际顶尖艺术和文化机构的顾问和评审团成员,应邀在世界各地学术机构任教和举办讲座,并为艺术期刊做特邀编辑,撰写了许多文章和书籍,包括《在中间地带》(东八时区,2002),《范式转移——沃尔特与麦克宾画廊的展览和公共项目》(旧金山艺术学院,2006-2011),《策展的挑战:侯瀚如与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的通信》(2013)。侯瀚如自2015年起担任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策展顾问,同时也是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艺术理事会的创始成员。



代表项目:



A Story for the Future

© www.maxxi.art


A Story for the Future


展览从MAXXI的观点出发,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进行的一项充满激情的研究、反思和辩论工作。


城市、广场、世界、现实、信任是在画廊中脱颖而出的霓虹灯,分别指向展览的五个主要主题,并创建了一个地图集,讲述了博物馆与世界事件相关的节目。参观者被邀请探索色彩缤纷的房间,让自己陶醉其中,沉浸在图像、声音和投影的星系中,并积极参与这场“集体头脑风暴”。艺术创作与当代现实之间产生了深刻的联系,与ANSA的合作也强调了这一点。ANSA对这十年的主要事件做出了基于图像的强有力的描述,数以千计的图像、视频、声音和文字根据主题和时间顺序依次呈现。由Petra Blaisse创办的著名荷兰工作室Inside Outside为了更好地获得空间组织内的创意灵感和刺激体验,创造了一个专注于多感官体验的沉浸式环境。



The Street. Where the World Is Made 

© www.maxxi.art


The Street. Where the World Is Made


街道是分享和创新的地方,是艺术家、建筑师和创意人员的主要实验室。超过140 多位艺术家的 200 多件作品组成了世界各地街道的多元文化、多语言、多彩、恐怖、刺激、震耳欲聋的故事,真正的讨论、创作、比较的实验室,当代的诞生地。


艺术作品、建筑项目、照片、表演、特定地点的干预和视频欢迎游客参观一系列画廊,这些画廊形成了一条几十米长的街道。展览是根据主题组织的——公共行动、日常生活、政治、社区、创新、机构的作用——对于理解现代街道的新功能和身份至关重要。从这个空间是创造世界的地方的信念出发,它被分析为当代生活的宣言、场景和特权观点,创意社区和公民在其中赋予新生命的景观 社区和城市创意的新世界。街道被分析为当代生活不断变化的宣言,是联系的元素,也是破裂的元素,是街头节日、即兴电影或街头美食等日常体验的场所。



运功中的城市 © 画刊杂志


运动中的城市

Cities on the Move (1997-2000)


“运动中的城市”(Cities on the Move)是侯瀚如策展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展览。1997年,他和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共同开始策划该展览。展览在维也纳分离派美术馆开幕,并在之后的3年中巡回至法国波尔多CAPC当代美术馆、纽约PS1当代美术馆、丹麦路易斯安娜美术馆、伦敦海沃德美术馆和赫尔辛基KIASMA当代美术馆及曼谷,有超过140位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参与了这个展览。“运动中的城市”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依据当地的展场空间和文化语境来实现,突出了亚洲1990年代艺术和城市在建筑、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急速剧烈变化之间的关系。展览不仅通过独特的角度来诠释亚洲当代艺术,从而打破其在西方展览语境中长期的僵化模式,同时也在视觉艺术展览中引进建筑观念和方法上的先锋实践。



无用之用展览作品 © Times Museum


无用之用

Uselessness as Usage


作为时代美术馆“三角洲行动”的一个新延展,这个展览计划是紧随珠三角以及周边地区,以及全球范围在近年发生的急速而戏剧性的变化而展开。源自对于现实变化的研究、反思、讨论和想像而提出的开放的、试探性的“建筑答案”。展览不寻求有用、有效和“美”,而是试图制造与现实变化所衍生的新条件相关,甚至相反的(自我)限定约束的条件和结构,与公众分享,以激发对与建筑、城市、文化和社会状况的功用和意义的反思、批评和再发明。


同时,展览最终是为了给有意于梦想和尝试一些既“无用”又值得去做的各种活动,从日常生活动作到戏剧性演练,与公众分享从新出发的可能方式从努力工作到白日做梦的各种“公众”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换言之,这将为时代美术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其社区公共生活积极缔造者的重要使命开辟一个新的平台。



夏铸九

Chu-Joe HSIA



建筑与都市理论家


夏铸九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名誉教授(2013~),东南大学童寯讲席教授(2016.9~),东南大学国际化示范学院教授(2017.11~)。获得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建筑博士、美国哈佛大学都市设计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硕士、逢甲工商学院建筑工程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建筑社会学与都市社会学、建筑与都市理论,建筑史与都市史、遗产保存,建筑设计、都市设计、都市与区域规划。


2009年,荣获“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维特鲁威奖”。目前,夏铸九正致力“网络社会的全球都会治理,特别是长三角都会治理”的主题研究。



代表作品:


著作:


(1). 夏铸九,理论建筑,台北:台湾社会研究丛刊─O2,1992。

(2). 夏铸九,空间、历史与社会论文选,台北:台湾社会研究丛刊─O3,1993。

(3). 夏铸九,公共空间,行政院文建会/艺术家杂志社,1994。

(4). 夏铸九编辑,楼台重起——林本源园林的空间体验、记忆与再现,台北:台北县政府文化局林本源园邸,2009。

(5). 夏铸九,夏铸九的校园时空漫步,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0。

(6). 夏铸九,三城记,香港: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学院,2015。

(7). 夏铸九,窥见魔鬼的容颜,台北:唐山出版社,2015。

(8). 夏铸九,异质地方之营造(理论与历史,第一册),台北:唐山出版社,2016。

(9). 夏铸九,异质地方之营造(校园规划与社区营造,第二册),台北:唐山出版社,2016。

(10). 夏铸九,异质地方之营造(城流乡动、都会区域、及规划与设计教育,第三册),台北:唐山出版社,2016。

(11). 夏铸九,空间再现,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



学术文献读本编译:


夏铸九,王志弘编译,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台北:明文,1993。



重要学术著作翻译:


(1). 夏铸九、王志弘译,网络社会之崛起,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简体字版本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 夏铸九、黄丽玲译,认同的力量,台北:唐山出版社,2001。

(3). 夏铸九、黄慧琦译,千禧年之终结,台北:唐山出版社,2002。



王笛

WANG Di



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王笛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历史学家。任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座教授。王教授曾担任英文期刊《中国历史学前沿》之共同主编(2010-2019),现为多个学术期刊之编委,是美国历史学会希米特欧洲、非洲和亚洲研究基金2018-2019年度主席,美国全国人文中心、台湾唐奖汉学奖、中国国学终身成就奖等提名和评审委员会委员,他还是香港大学DRAA、香港城市大学RAE-2020、香港中文大学历史课程评估等评审人。他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术高端讲座的受邀人。王教授曾于2003及2005年担任留美历史学家学会主席。王教授除了曾担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亦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客座讲座教授、暨南大学客座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全国人文中心、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



代表作品: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

作者: 王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修订本)

出版年: 2020-9


本书是作者以往个案研究在学理上的系统总结和提炼,利用微观史、大众文化理论,探索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新方法,目的在于探明以往历史研究中被忽视的城市民众生活的微观世界。全书以简明清新的笔调,展示出西方思潮与本土文化的冲突、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的冲突、国家权力与社会功能的冲突,不但表达了对民众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认同、对国家权力无限膨胀的担忧,还借由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公共空间,在时代变迁的历史画卷中,描绘出自己对于历史与现实、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

作者: 王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

出版年: 2020-7


本书由作者不同时期的11篇文章构成。作为一个整体,展示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些文章涉及不同的主题,写作于不同的时期,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体现了作者方法上的自觉,可以说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学术探索的一个总结。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的学术轨迹,从数据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开始,到对下层民众和日常生活的深描,最后致力于历史文本的多角度阐释,反映了作者从社会科学方法,到人文学方法的回归,以及所采取的新文化史、微观史和人类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



《消失的古城》

作者: 王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出版年: 2019-1


本书提供了丰富的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讲述了成都这座城市从传统生活到进入现代的故事。它为我们精心描绘了听戏、泡茶馆、逛庙会、节日庆典、街头政治、改良与革命等活动,以及乞丐、苦力、小贩、工匠、挑水夫、算命先生、剃头匠等各种身份的人,在这座城市中为生活而挣扎。本书从微观史的角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让我们看到成都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变迁,并留下深刻的思考。本书被评选为“封面新闻2019年十大非虚构”,作者也被选为“封面新闻2019年十大作家”。



《袍哥》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出版年: 2018-10


本书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本书获得吕梁文学奖外、单向空间文学奖、《新周刊》年度图书奖、晶报深港书评2018年十大好书、2018人文社科年度好书、新浪读书2018年十大好书、中国会党史研究会2018年最佳著作奖、中国留美历史学会(CHUS)最佳学术成果奖(2018年)等。



《跨出封闭的世界》

作者: 王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

出版年: 2018-10-1


本书从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农村经济发展、区域贸易与市场网络、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统治结构与地方秩序、教育、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及传统文化等多个角度,对1644—1911年间以四川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区域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情况,作了系统分析研究。全书综合运用社会学、计量学、都市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对广大区域进行长时段、整体性的研究,被学术界视为具有开创性、突破性的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经典著作。本次再版,作者根据近年来历史学研究的进展,删繁就简,使全书内容更加凝练、清晰。



《茶馆》

作者: 王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出版年: 2010-1


本书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上的一个实践,理解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能够帮助我们不仅从微观角度了解成都,而且对认识20世纪中国城市、城市社会以及与中国政治之关系都将有所裨益。微观历史研究取向可以引导我们进入城市的内部,茶馆提供了研究下层民众活动的一个重要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仔细考察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即使这些细节起来是多么地微不足道。本书获选为《南方都市报》2010年十本年鉴之书。



《街头文化》

作者:  王笛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

出版年: 2006-2


这是一部关于下层民众的历史。在本书中,我们既可体会到微观历史下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街头文化的引人入胜,亦可看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剧变的宏大叙事。当历史舞台总是被精英的话语霸权所左右之时,本书则从社会的最底层、从历史上没有留名的芸芸众生的角度,来看人民在改良、革命以及社会动乱中的遭遇,发出了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这样的悲叹和沉重的结论。本书被《中华读书报》选为2006年出版最佳十大书籍之一。




关于竞赛


天府公园大草坪位置图


本次竞赛的改造对象“天府公园大草坪”,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天府公园内,面积约为55,000平米,最多可容纳13750人,草坪可承载小型体育运动、市集活动、露天电影院等活动,以内容的策划吸引市民的到访和参与,成为市民自发性的休闲放松的打卡目的地。与此同时,这片草坪也期待设计力带来:


  优化目前现有的设施  

  增设更多的便民设施  

  增设艺术装置  



玩法更新



为了让项目真正具备跨界融合,多元出圈的属性,且更具公共性,设计师、艺术家将共同参与工作坊。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参与者通过田野调查,文献阅读和工作坊讨论等形式共同研究成都、公园和项目地块,以此激发更多思考与灵感。


基于以上调整,项目时间节点有相应变化,A8会在之后公布详细安排。另外,#艺术家征集令#也将在近期发布,敬请留意天府公园大草坪的新玩法!



若对竞赛有任何疑问

欢迎添加A8设计中心小助手


(请备注“天府公园大草坪”)




Read More


天府公园大草坪|欧宁系列专访EP 01:谈跨界

天府公园大草坪|欧宁系列专访EP 02:对团队的展望

天府公园大草坪 | 群岛 X A8:欧宁与大草坪的第一次对话

天府公园大草坪 | 欧宁 X A8:这片55,000平的大草坪需要设计师看过来!

Tianfu Park Lawn | Ou Ning X A8:Tianfu Park Lawn Designer Open Call



关于A8设计中心

About A8 Design Center


A8设计中心(A8DC)依托成都麓湖水城,关注青年设计师成长。通过寻找挖掘有趣或有研究意义的命题,启动设计师驻留、设计竞赛、讲座沙龙、教育合作、设计展览等项目,并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为青年设计师群体寻求更多展示机会,推动设计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泛设计文化交流的平台,A8设计中心期待通过一系列策划和活动所带来的合作、交流、互动的契机,搭建设计师社群,构建设计师社区,聚拢设计爱好者和相关从业者,促进设计力量的持续迭代、更新和活化。


A8 Design Center (A8DC) is located at Chengdu LUXELAKES Water Town and focuses on the growth of young designers. By looking for interesting or significant topics, a series of activities such as designer residency, design competition, lectures and salons,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sign exhibition will be launched; through the integrating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y chains, A8 Design Center seeks to provide more display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designer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as a design culture platform, A8 Design Center expect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designers, gather design enthusiasts and relevant practitioners through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nd look forward to continuous upgrade, renewal and activation.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A8 Design Center】微信公众号

For more information, follow 【A8 Design Center】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8 Design Center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